走进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聚合装置的现场办公室,墙上最显眼的不是口号标语,而是一张画着星星的“业绩榜”和一块写满数字的“问题墙”,几名技术人员正在轻声交流。这个看似寻常的基层班组,凭借着实打实的业绩,在众多班组中脱颖而出,成为公司班组建设中一颗耀眼的明星。
党建铸魂,点燃红色引擎
“党建抓得实不实,不能只看纸面,要看装置稳不稳,生产顺不顺。”党支部书记乔志平谈及基层党建工作时说道。
今年年初,聚合党支部建立“党员先锋指数”考评机制,将每位党员的表现通过隐患排查、技术攻关、带徒传艺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考核。在这套机制激励下,12名技术骨干党员组成“党员突击队”,每周对生产现场开展专项巡查2次。今年以来,已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43处,成功避免非计划停车4次,制止各类违规操作23起,用实绩彰显了“先锋”的担当。
“结对共建”机制是该党支部推出的另一项重大举措。8名党员担任12个班组的“技术辅导员”,每月召开班组安全会商讨解决装置难题。同时结合岗位实际,将操作规程、工艺指标编成朗朗上口的“操作口诀”和简明扼要的“行动清单”,方便岗位员工学习掌握。提起这项举措,聚合运行班长吴琼竖起了大拇指,“以前看规程总觉得隔着一层,经过辅导员的讲解,现在操作起来心里特别有底。”
创新驱动,破解生产难题
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生产瓶颈,聚合装置选择以创新为剑,直指提质增效的核心。
清釜作业,曾是制约工作效率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今年以来,装置组建了专业的清釜队伍,编制出详实的《清釜标准化作业指南》,将清釜12个操作步骤制作现场可视化看板。现在整个清釜工作流程一目了然,实现了透明化、可追溯。这些措施实施以后,不仅让工作更有章法,更让清釜效率提升了25%。
在聚合釜运行周期这个核心指标上,面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,装置主动出击,变更设备结构,引进新型喷涂技术,反复试验优化工艺参数,更新高精度仪表监测系统……一系列扎实举措落地,取得了显著成效:聚合釜单周期运行从580釜提升至661釜,产品优等品率连续三个月保持100%,年可创效90余万元。
人才赋能,夯实发展根基
硬核班组,离不开硬核人才。聚合装置将人才培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,构建起一套全链条培养体系,让每位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竞相成长。
“双导师制”是新员工万晶晶的“成长加速器”。“我的技能导师手把手教我操作要领,成长导师则像亲哥一样关心我的职业规划,这种‘双保险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。”万晶晶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。
为了让员工持续进步,聚合装置搭建了“三维赋能”培训平台。线上,“每日一课”微课堂让员工利用碎片时间就能学到新知识;线下,每月举办的“实操擂台”成了大家切磋技艺的舞台;在生产现场,“移动课堂”随时开讲,老师傅们在操作一线直接传授经验。更让员工津津乐道的是“创新工作室”,大家的合理化建议、金点子都可以在这里落地生根。截至目前,工作室已累计形成“聚合釜参数优化法”“快速清釜操作技巧”等8项实用技术成果,创效30余万元。
聚合装置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班组,是企业最坚实的基石。其输出的不仅有优质的产品,还有过硬的技术。这套来自实践的“聚合经验”,正为公司的基层班组建设注入强大动能。


友情链接
陕西化工公众号